華盛頓合作定律

一個人敷衍了事,兩個人互相推諉,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。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「三個和尚」的故事。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,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。

在人與人的合作中,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,那麼10個 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10大得多,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。 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動物,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,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,相互抵觸時則一事無成。

傳統的管理理論中,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,最直觀的反映就 是,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 謂消耗,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。換言之,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,而是避免內耗過多。

破解「華盛頓合作定律」

華盛頓合作定律表明,合作是一個問題,怎樣合作也是一個問題。

「一個和尚挑水吃,兩個和尚抬水吃,三個和尚沒水吃。」常常引導我們陷入誤區。
一個單位、一個企業效益不好,不在其他方面找原因,而是簡單地歸罪於「和尚」多了,於是減員、下崗。

然而,實際上並非如此,有的單位、企業人員減了卻並沒有增效,「和尚」少了,還是沒水吃。

看來,有沒有水吃,與和尚的數量多少沒有必然的聯繫。怎樣才能破「三個和尚沒水吃」的困境呢?

第一種解決辦法是:有一個和尚提出,我們大家輪流去挑水,結果,吃水的問題迎刃而解。

第二種解決方法是:第一個和尚提出分工負責,你挑水,我 砍柴,他做飯,每人明確責任,同時又分工合作,這樣,不僅解決了吃水問題,也建立了新的管理機制。

第三種解決方法是:第一個和尚提出,建立一種激勵機制, 誰主動承擔挑水的任務,就是對寺裡做出重大貢獻,在物質 分配、職務晉升等方面優先考慮,如果挑水成績顯著,給予重獎。 這樣,吃水問題也不再是問題,還促進了這個寺廟的「精神文明」建設,寺廟管理提高到一個新水平。

第四種解決辦法是:三個和尚分別給一個桶,每次三人一起 去打水。在打水過程中,增加了三個和尚的溝通協作,雖然 表面上看是各自為陣,而實際卻又是為了同一個大目標而努力。

解決吃水問題,關鍵在管理。

經典案例

案例一:拉繩實驗

在拉繩實驗中,先把被試者分成2人組、3人組和8人組, 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;然後,要求這些被試者單獨用盡全力拉繩。

拉繩實驗中出現「1+1小於2」的情況,說明:有人偷懶!而且越多人在一起幹活,偷懶的現象越嚴重!

這一定律告訴我們: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,而要複雜和微妙得多。

案例二:謀殺案目擊者
1964年3月,在紐約市克尤公園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美的 謀殺案。凌晨3點,一位年輕的酒吧女經理受到凶手追殺, 在長達半個小時的作案過程中,受害者不停地呼救奔跑,有 38戶居民聽到或看到了,但僅僅是聽到了和看到了,沒有 一個人出來阻止,甚至連一個舉手之勞的報警電話也沒人打

這件事並非簡單地可歸納為人性的異化和冷漠,而是有深刻 的心理學背景。當出現緊急情況時,正是因為有其他目擊者 在場,才使得每一位旁觀者都無動於衷,而更多的是在看其 他觀察者的反應!這是一種制度性的缺陷,也就是說這樣的 事情會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重覆發生,多麼可怕的華盛頓合作定律!

案例三:辦公室政治

任何一個團體都免不了存在勾心鬥角的現象,即「辦公室政 治」。甲今天說了幾句不該說的話讓乙很沒面子,下次乙找 個機會打甲的小報告,卻被甲的朋友丙聽見了,丙在工作中 就故意搞小動作,這樣又無意中損害了丁的利益--這個打 結的線團會越纏越大。「辦公室政治」是引起內耗的主要原因,也是華盛頓合作定律的最直接表現。

管理啟示

從建立管理制度入手,形成分工合理、職責明確、獎罰分明 的管理機制;同時,不斷提高員工整體素質,建立一個有利 於人才競爭、有利於人才成長的舞臺,形成儘可能攬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的激勵機制。

適應辦公室政治,任何一個企業,不管是分工合作,還是職 位升遷,抑或利益分配;不論其出發點是何其純潔、公正, 都會因為某些人的「主觀因素」而變得撲朔迷離、糾纏不清 。隨著這些「主觀因素」的漸漸蔓延,原本簡單的上下級關 係、同事關係都會變得複雜起來,辦公室似乎每天都進行著一場場沒有硝煙戰火的較量。這就是「主觀因素」。

創建高績效團隊的合作文化徹底解決「華盛頓合作定律」的現象,惟有創建高績效團隊的合作文化。


出處: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 /jw!4CNsRp.LFUL4Biu00r5f6g--/article?mid=462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綻放光芒的靈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